返回首页

苏轼描写外貌的诗?

208 2024-09-06 15:56 admin

一、苏轼描写外貌的诗?

《满庭芳·香叆雕盘》

香叆雕盘,寒生冰箸,画堂别是风光。

主人情重,开宴出红妆。

腻玉圆搓素颈,藕丝嫩、新织仙裳。

双歌罢,虚檐转月,余韵尚悠扬。

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

坐中有狂客,恼乱愁肠。

报道金钗坠也,十指露、春笋纤长。

亲曾见,全胜宋玉,想像赋高唐。

——宋·苏轼

二、苏轼描写周瑜的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三、苏轼描写瘦西湖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年代:宋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

四、苏轼描写西湖的诗西湖?

1、《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夜泛西湖》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3、《开西湖》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五、苏轼描写祖国山河的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朝代】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六、苏轼描写庐山云雾的诗?

初入庐山  苏轼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苏轼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过庐山下  苏轼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

题西林寺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圆通诗  苏轼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七、苏轼美景诗

苏轼美景诗赏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他的诗词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瑰丽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对于描绘美景的诗歌更是别具一格。

苏轼众多的美景诗歌中,有几首备受推崇,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两首代表作:

《题西林壁》

此诗是苏轼对西林寺景色的描绘,通过具体的形象和细腻的笔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诗的开头便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山峦之巍峨壮观,表达出自己对庐山奇特景致的初步认知。

接下来,苏轼进一步描述山中的景色,他写道:“云霞出海曙,潮平两岸阔。天回一水色,山色与泽色。”通过对天色、水色、山色的描写,使诗中的景色更加真实而具体。苏轼灵活运用形象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苏轼回归自我,他写道:“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长亭饮止水,落日忘归船。”这是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他自己离别的惆怅和漂泊的心情。通过对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诗人与自然达到了一种和谐共生的境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是苏轼对明月的歌颂,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明月的深情表达。

词的开头便是针对明月的疑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以疑问的语气开篇,将读者引入他对明月的思考与追问。通过与天空的对话,苏轼透过明月折射出人对命运和时间的反思。

接下来,苏轼以细腻的笔墨描绘了明月的灵动之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里明月成为诗人回归故乡的象征,但又有恐惧无法实现的担忧。通过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苏轼使词中的明月更具人性化的特点。

最后,苏轼用“众中只独见”的词语表达自己对明月的独特感悟:“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这里诗人以蜀江和蜀山作为背景,表达自己对明月的独特情感。明月成为联结人与自然的纽带,体现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

苏轼的美景诗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抒发,向读者展示了他对美的独特感悟。他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方式,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相融合,形成了一幅幅别具风格的艺术图景。这些美景诗作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八、苏轼婚嫁诗

听雨

雨晴秋燕过留声,故园三十五度寒。 又是一年今日事,故人不在江南山。

青山绿水几时休,往事空悠悠。 今宵别梦寒,飞雨连宵,何处行路?

山静空更闻不见,独向寒芦影里立。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年后,苏轼被调回东京,与妻子重逢,重新走到一起。然而,这段婚姻依然不太幸福。苏轼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经常会离家出走,不管是去游山玩水还是去酒楼喝酒,让妻子感到十分孤独。而苏轼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诗《临江仙·滁州送范倅》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自君之出矣,灵魂以惧,路途以长。”

滁州送范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清川带长薄,影入桃花侵。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不问王孙归几时,唯见琵琶殷勤弹。

苏轼的第一任妻子去世后,他又迎娶了一位名叫王琦的女士。这段婚姻也并不美满,苏轼在诗中多次表达了对妻子的不满。

苏轼诗中的婚姻观

苏轼的婚姻观可以从他的诗中体现出来。他认为,婚姻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男尊女卑的关系。在他的诗中,他经常表达对妻子的关心和思念,认为妻子应该是自己的知己和伴侣。

苏轼也非常看重婚姻的感情基础。他认为,婚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喜欢和理解的基础上的,而不是为了家族利益或者其他利益而强行结合。在他的诗中,他表达了对婚姻中情感的重视和珍视。

结语

苏轼的诗歌中有很多涉及婚姻的内容,表达了他对婚姻的看法和感悟。虽然他的婚姻经历并不太幸福,但是他对婚姻的认识和理解却是非常深刻和人性化的。他的诗歌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婚姻这个永恒的主题。

九、苏轼劝学中描写自己的诗?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黑发不知勤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十、苏轼描写庐山的5首诗?

诗是

1、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苏轼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2、初入庐山 

苏轼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3、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苏轼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4、过庐山下 

苏轼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 

5、题西林寺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热点提要